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民宗局:
为大力培养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夯实基础,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桂办发〔2019〕23号)和市委办、市政府办《梧州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梧办发〔2020〕15号)要求,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十百千”工程,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民宗委决定开展评审命名第三批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类型
本次推荐类型有两类,即示范区和示范单位。
(一)示范区:县(市、区)、乡镇、街道等。
(二)示范单位:机关、社区、村、学校、企业、连队、宗教活动场所、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类型等。
二、推荐要求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和自治区实施方案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评选推荐工作。
(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核心目标、主要任务、评价标准,高度重视评选推荐工作。
(三)推荐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须已被县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各县(市、区)要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的验收规划,按照“7+N”的要求,优先推荐没有获得市级命名的七大类型和创新类型,每个县(市、区)必须要推荐1至2个示范乡镇(街道),申报的乡镇(街道)辖区内要有两个以上获得市级命名的示范单位(示范单位不足的要同步申报)。
(四)根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进行培育、推荐、测评(详见附件3)。
(五)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突出基层导向,把握类型均衡,结合实际择优推荐,推荐的村(社区)应当已建设有“同心文化载体”。
三、推荐名额
每个城区推荐10个示范区(单位),每个县(市)推荐12个示范区(单位)。
四、其他相关要求
(一)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本次示范区(单位)的推荐工作,将培育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作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关于民族工作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获命名的县(市、区)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项绩效考评中作为创新工作给予加分。
(二)市民宗委与市委宣传部、统战部组成检查验收组,根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于2022年4月中下旬开展实地检查验收工作,根据验收情况择优命名第三批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并颁发牌匾。
(三)未获得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称号的不能继续推荐为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五、材料报送
请各县(市、区)填写好《第三批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推荐审批表》(附件1)一式3份,同时于2022年3月30前报送电子版,以便整理汇总并开展审核、验收、评审、命名等工作。
未尽事宜,请联系市民宗委,联系人:盘振春、何国华,联系电话:3851618,邮箱:wzsmzwmzk@163.com,地址:梧州市长洲区三龙大道72号红岭大厦20楼2001室。
附件:
1.第三批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推荐审批表
2.推荐材料内容及格式要求
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
中共梧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梧州市委统战部 梧州市民宗委
2022年3月15日
附件1
第三批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推荐审批表
单位全称 (加盖公章) |
(字体要求:仿宋_GB2312,四号字,下同) | ||||
所属县(市区) |
联系人及电话 |
||||
地址 |
|||||
所在地区类型 |
申报单位 (区)类型 |
||||
示范区 示范单位 概况 |
|||||
受到县级 以上相关 表彰奖励 情况 |
|||||
主要 经验做法 (300字以内) |
|||||
开 展 创 建 工 作 主 要 情 况 |
|||||
推荐单位审核意见 |
(盖章) 年月日 |
县(市、区)民宗局审核意见 |
(盖章) 年月日 |
县(市、区)党委统战部审核意见 |
(盖章) 年月日 |
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审核意见 |
(盖章) 年月日 |
注:推荐审批表以仿宋_GB2312四号字体、A4纸双面打印装订,不足可加页。
附件2
推荐材料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创建工作情况部分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重点介绍主要做法、具体举措、亮点工作、主要成效、典型经验,要求主旨鲜明、结构紧凑、文字精炼,避免简单罗列、泛泛而谈,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
(二)申报单位(区)类型指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村、社区、部队、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组织、其他类型等;
(三)推荐审批表以仿宋_GB2312四号字体、A4纸双面打印装订,不足可加页。
以上材料须由民宗局认真审核把关后统一报送。电子版请按各县(市、区)整理打包后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标题中注明:“**县(市、区)第三批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推荐材料”。
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街道)测评指标
总分:100分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分 |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
加强 领导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把民族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和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 |
10 |
|
积极组织开展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学习和宣传,做到有活动、有专栏、有窗口、有图书资料等宣传设施(含国家级民族类报刊) |
8 |
|||
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基层组织建设作用明显 |
6 |
|||
健全机制 |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并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
8 |
||
对创建工作的开展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成效、有总结,有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 |
8 |
|||
培养典型 |
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并定期表彰模范集体和个人 |
6 |
||
促进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
科学 发展 |
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
8 |
|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 |
6 |
|||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显著 |
6 |
|||
改善民生 |
有服务窗口、服务平台、服务热线,热情为各族群众在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民族语文翻译等方面提供服务,群众满意度较高 |
8 |
||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各族群众意愿、呼声和利益诉求,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满意度较高 |
6 |
|||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依法维权 |
有法律援助制度,积极向各族群众宣传城市管理规章和法律法规,帮助群众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
6 |
|
化解矛盾 |
有矛盾纠纷处理协调机制,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良好,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
8 |
||
有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形成网格化管理 |
6 |
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连队)测评指标
总分:100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分 |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
加强 学习 教育 |
积极开展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做到有相关学习材料(含国家级民族类报刊),有检验学习成果的考核办法 |
10 |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开展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自觉性 |
8 |
|||
健全 工作 机制 |
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并由主要领导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
8 |
||
对创建工作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有检查、有成效、有总结、有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 |
8 |
|||
培养 树立 典型 |
积极推进民族结团进步示范机关、示范单位建设,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
8 |
||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 |
维护 团结 稳定 |
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依法办事 |
8 |
|
有健全的矛盾化解和排查调处机制,有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
7 |
|||
保障 合法 权益 |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文化,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各族干部职工团结和睦、关系融洽 |
8 |
||
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和招录,并做到有计划、有落实 |
8 |
|||
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 |
科学 决策 |
在制定政策和开展相关工作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 |
9 |
|
经济社会发展 |
改善民生 |
着力改善民生,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
9 |
|
结对帮扶、对口支援等帮扶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 |
9 |
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测评指标
总分:100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 分 |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
加强 领导 |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民政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切实提高做好社区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8 |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成效、有总结,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经费保障 |
8 |
|||
加强 学习 |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和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 |
6 |
||
宣传 教育 |
定期组织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的宣传,做到有活动、有专栏、有窗口、有图书资料等宣传设施(含国家级民族类报刊) |
8 |
||
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
8 |
|||
培养 典型 |
积极开展评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区、楼院、家庭等活动,并定期表彰和奖励模范集体和个人 |
6 |
||
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
网格 管理 |
有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常住人员和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 |
8 |
|
服务群众 |
切实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积极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民族语文翻译等方面的服务,做到有服务窗口、服务平台、服务热线、服务指南,群众满意度较高 |
10 |
||
保障 权益 |
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章,有法律援助制度,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
8 |
||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化解 矛盾 |
及时了解各族群众思想动态、利益诉求,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
6 |
|
及时有效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8 |
|||
协调 机制 |
有矛盾纠纷协调处置机制,有公安、城管、工商、卫生、教育、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遇事共同协商处理,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 |
8 |
||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各族群众意愿、呼声和利益诉求,完善走访慰问制度 |
8 |
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测评指标
总分:100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分 |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
加强 领导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作列入本村的发展计划,村党组织会议每年集中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文件1次以上 |
10 |
|
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做到有活动、有专栏、有窗口、有图书资料等宣传设施(含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类报刊) |
8 |
|||
村基层组织运行正常,作用明显 |
6 |
|||
健全 机制 |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并由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
8 |
||
对创建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成效、有总结,有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 |
8 |
|||
培养 典型 |
积极配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培育评选工作,推荐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
6 |
||
促进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
和谐 发展 |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含),乡村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
8 |
|
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有传承人,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 |
6 |
|||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显著,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
6 |
|||
改善 民生 |
有服务窗口、服务平台、服务热线,热情为各族群众在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提供服务,群众满意度较高 |
8 |
||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各族群众意愿、呼声和利益诉求,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满意度较高 |
6 |
|||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依法 维权 |
积极向各族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帮助群众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
6 |
|
化解 矛盾 |
有矛盾纠纷处理协调机制,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良好,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
8 |
||
有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形成网格化管理 |
6 |
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中学
(中等职业学校)测评指标
总分:100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分 |
高度重视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加强 领导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民〔2021〕21号),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
10 |
|
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做到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并由主要领导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
5 |
|||
有创建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并有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 |
6 |
|||
加强 教育 |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好民族理论政策基本常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做到有教材和专(兼)职教师,并纳入检验学习成绩的考试科目 |
6 |
||
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学校,合理配置师资,加强保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6 |
|||
培养 典型 |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组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定期评选表彰模范集体和个人 |
5 |
||
促进各民族师生间交流交往 |
校园 文化 |
组织各类民族特色的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推动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营造团结友爱氛围 |
6 |
|
有利于学生观察和体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窗口、走廊、园地、展板、黑板报等,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5 |
|||
有效配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本资源(含国家级民族类报刊)和音像资源 |
5 |
|||
在中等职业学校,因地制宜设置民族文化类专业或课程,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
5 |
|||
保障 权益 |
在招生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适当倾斜,积极接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子女就读,促进内地与民族地区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交往 |
10 |
||
尊重少数民族师生风俗习惯 |
5 |
|||
发挥好教育资源优势 |
主题 教育 |
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板报等方式,并注重利用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课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
9 |
|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 |
6 |
|||
平安 校园 |
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有健全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长效机制 |
6 |
||
切实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做好团结稳定和安全防范工作 |
5 |
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学测评指标
总分:100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 分 |
高度重视民族知识启蒙、民族知识常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加强 领导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民〔2021〕21号),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0 |
|
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做到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工作经费保障,并由主要领导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
6 |
|||
有健全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规章制度,做到目标任务明确,措施方案具体,有检查、能落实、有总结、见成效 |
10 |
|||
加强 教育 |
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有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知识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辅导员 |
10 |
||
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双语教学 |
9 |
|||
培养 典型 |
开展民族团结模范班集体和模范个人的评比,并定期表彰和奖励 |
5 |
||
营造团结友爱气氛 |
课余 活动 |
组织好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班会、少先队活动和团队活动 |
5 |
|
有利于学生了解、观察和体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窗口、走廊、园地、展板、黑板报等 |
6 |
|||
有效配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本资源(含国家级民族类报刊)和音像资源 |
7 |
|||
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民族歌舞、民族传统体育等文体活动 |
5 |
|||
保障 权益 |
尊重少数民族师生风俗习惯 |
8 |
||
在招生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适当倾斜,积极接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子女就读 |
5 |
|||
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 |
课外 活动 |
利用各种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课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
7 |
|
家校 配合 |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关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7 |
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测评指标
总分:100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分 |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
加强领导 |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民族工作的指导意见》,把民族工作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认识和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 |
8 |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成效、有总结,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经费保障 |
8 |
|||
加强学习 |
积极组织开展对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的学习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做到有活动、有载体、有学习材料(含国家级民族类报刊)和检验学习成果的考核办法 |
8 |
||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 |
保障合法权益 |
尊重各民族职工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依法保障各民族职工合法权益 |
8 |
|
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职工,有条件的企业应单独开设清真食堂或清真灶;不具备条件的,应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职工给予一定的伙食补贴 |
8 |
|||
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确定招收少数民族员工的一定比例,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员,无歧视少数民族人员的招工现象 |
8 |
|||
维护民族团结 |
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企业、车间、班组建设,培养和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并定期表彰和奖励模范集体和个人 |
8 |
||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 |
维护民族团结 |
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纠纷 |
8 |
|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
促进发展 |
在民族地区投资建设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妥善解决资源开发的补偿问题,并在帮助解决当地群众增收和长远生计问题上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 |
10 |
|
资源开发、扩大生产时,建立“乡企联合共建机制”,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好因土地、林地、矿产、水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矛盾纠纷 |
10 |
|||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在培养培训方面有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有经费保障 |
8 |
|||
热心公益 |
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捐资助学、建桥修路,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突出的民生问题 |
8 |
总分:100分
主要指标 |
测评标准 |
分值 |
评分 |
爱国爱教 知法守法 |
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并在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12 |
|
坚持爱国爱教不动摇,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 |
12 |
||
利用宗教活动机会宣讲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政策,提高信教群众知法守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
12 |
||
宗教活动场所有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展板等设施 |
8 |
||
团结稳定教风端正 |
引导信教群众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自觉性,反对破坏民族团结言行 |
12 |
|
宣讲国家的惠民政策,激励广大信教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努力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教育引导信教群众饮水思源,知恩感恩 |
10 |
||
积极宣传、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资助各族困难群众 |
10 |
||
管理规范服务社会 |
严格大型宗教活动申报审批程序,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对防范措施,确保大型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
12 |
|
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突发性事件 |
12 |